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菀柳。两汉。佚名。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菀(yù):树木茂盛。
尚:庶几。
蹈:动,变化无常。
昵(nì):亲近。
俾(bǐ):使。靖:谋。
极:同“殛(jí)”,惩罚。
愒(qì):休息。
瘵(zhài):病。
迈:行,指放逐。
傅:至。
曷(hé):为什么。
矜(jīn):危。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50-552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4-495
这是一位大臣有功却获罪遭到流放,他心中充满怨恨,因而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50-552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4-495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游西湖。宋代。释绍嵩。 西湖招提三百六,佳处如春有眉目。一番雨过吞青空,万顷无波鸭头绿。望湖楼阁独自登,烟霏向背攒寒玉。想见襄阳孟浩然,此中有句不容续。道人长坐西山河,骨清气明韵出俗。久居京阙厌尘土,一夕归心俊如鹄。明窗为君研破砚,落笔转头风雨速。龙山深处如定居,就彼结邻容我卜。
看花回 记少年事。清代。杨玉衔。 草草庖厨着意莹。盘盎寒生。携锄种菜荒田,认桂枝、量记窗棱。少年无赖事,回首分明。老觉岩阿有旧盟。鹤友猿朋。移泉烹荈收黄叶,好商量、画意诗情。往来新认识,有个黄莺。
过吴幼时别业。明代。王醇。 岚里人家满,远栖人外闲。与君坐芳草,随意望南山。花气微风际,鱼苗新水间。苍苔见虎迹,未及夕阳还。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八。清代。沈光文。 门外苍茫势,神龙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善爱知珍鼎,需调用作盐。呈身原不惯,应合与时潜。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代。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炧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秋风一夕来,木落江水波。相将雁南翔,奈有孤飞何。
四海兄弟少,百年离别多。傥坚归来心,富贵尔则那。
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 其一。宋代。王淹。 秋风一夕来,木落江水波。相将雁南翔,奈有孤飞何。四海兄弟少,百年离别多。傥坚归来心,富贵尔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