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月

舟中望月朗读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译文

大江辽阔,千里茫茫,只有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司州没有伴。

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总是伴随着我。

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散雾时它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倘如它能永远象一把园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注释

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

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唯余:只有。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

入风:遇风。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

排雾:冲开、排开云雾。轮:月轮。

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

堪:能,可。拂:拂拭。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

参考资料:

1、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727页

2、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46-547页

3、孙立权主编.《中学生常用古典诗词读本》: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07月第1版:第71页

4、刘锬编写.《情系明月:咏月古诗欣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3:第187页

5、童笙选编.《古诗三百句》: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05月第1版:第250-251页

舟中望月创作背景

  梁元帝萧绎在位仅三年,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使得国家没有安宁的时候。朱超官至中书舍人,长期服侍元帝,也有爱国忠君之心。面对皇帝遇难,国家破灭,作为臣子却只有报国救驾之心,而没有报国救驾之力。怀着这样沉重的心情,诗人于月夜泛舟“大江”之上,乃作此诗《舟中望月》。

参考资料:

1、陆坚主编.《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82-183页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朱超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

朱超朗读
()

猜你喜欢

旅枕骤疑风彻屋,晓窗还见雪填渠。

梅花未放腊前蕊,雁足浑无别后书。

()
裴涛

他生未似此生痴,春雨江南破梦时。一代风流成绝响,灯前怅读葬花诗。

()
汪精卫

岩谷春来锦绣舒,烟芜萧瑟正愁予。楼台已重名山价,料得家藏种树书。

()

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

()

先生一向事虚皇,天市坛西与世忘。环堵养龟看气诀,
刀圭饵犬试仙方。静探石脑衣裾润,闲炼松脂院落香。
闻道征贤须有诏,不知何日到良常。

()

逢人提菊卖,方省是重阳。

山晓雨初霁,江秋树亦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