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三顷秫,酿成聊独斟。
积薪伤汲直,求旧感迟任。
梦里牛山峻,吟边雁泊深。
两乡明月夜,应照旧登临。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宋代。魏了翁。 湖畔三顷秫,酿成聊独斟。积薪伤汲直,求旧感迟任。梦里牛山峻,吟边雁泊深。两乡明月夜,应照旧登临。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题行箧内所携米海岳各帖戏效渔洋论诗绝句。。梁成楠。 襄阳风景逊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问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许成三。
春日郊居。明代。何其伟。 出郭愁真破,探春意独偏。乾坤风物外,消息杏花前。野竹连荒径,娇莺掠舞筵。郊空呈万汇,幽兴亦悠然。
万寿观。宋代。陈大方。 石林和月俯清流,一点红尘不许留。青鸟岂传金母信,彩鸾应返玉皇楼。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积香梢径路幽。午夜鹤松顶天露,道人睡觉满天秋。
绮寮怨 其三 歌席。清代。樊增祥。 我已江南游倦,不堪听管弦。又画阁、软舞娇歌,兰陵酒、浅泛金船。白头梨园子弟,初相见、记在天宝前。自翠华、迤逦西巡,霓裳曲、往往传世间。红烛影摇翠钿。歌楼听雨,消磨几许华年。祇有何戡。数朝士、到贞元。秦筝十三金雁,莫再唱、念家山。销魂黯然。怜他柳梢月,花上烟。
夜宿慧山下和俞孺子。明代。王人鉴。 山昏溪暝市销声,唯有流泉不断鸣。莫以停舟依酒旆,急须敲火就茶铛。暗中叶落疑人至,空外云移似鹤行。细啜微吟过丙夜,冷然疏磬隔烟清。
杂体诗 古离别。南北朝。江淹。 小序夫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譬犹蓝朱成彩。杂错之变无穷。宫角为音。靡曼之态不极。故蛾眉讵同貌。而俱动于魄。芳草宁共气。而皆悦于魂。不期然欤。至于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岂所谓通方广恕。好远兼爱者哉。乃及公干、仲宣之论。家有曲直。安仁、士衡之评。人立矫抗。况复殊于此者乎。又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蔽。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论于嗣宗。此其效也。然五言之兴。谅非敻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浮沉之殊。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诗。斅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搉云尔。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及其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