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朗读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译文

有德能者为政本无机心,服药求仙亦并行不悖。

叶县的丹灶已经泥好,该在瀛洲与赤松子结伴而归。

先师有诀神必将相助,圣人无心任炉火自飞。

服下九转丹能生翅成仙,崔明府乘凫忽去将依何地?

注释

唐河南道汴州陈留郡有雍丘县。

美人:此指品德美好的人。

叶县:今河南叶县。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

瀛洲,海中仙山。

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神将助:葛洪《抱朴子》:“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山神必助之为福,药必成。”

九转:九转丹。道教谓经九次提炼,服之能成仙的丹药。

双凫:此诗中指崔明府。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5-926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天宝四载(745)游梁宋期间所作。此时李白对道教兴趣正浓,故诗中表现了对服药求仙的向往。同时,诗人还认为从政与成仙并非不可调和,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情趣。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5-926

  借服药求仙喻已,暗寓有德能的人不会有违心意。

  陈述诗人丹灶已泥好、结伴赤松仙人回归的景致,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情趣。

  描绘一幅山神助药成丹、炉火自飞飘逸的幻美仙境,宛如“若有道者登居之,则山神助福”一般。

  刻划出李白超凡脱俗的想像力,也借双凫的典故,暗寓从政与成仙并非不可调和的。

  前四句前解,炼丹的炉火不必一定确有其事,即使真的没有,也没有需要说清楚,留给与诗人一般的有德能的人,寄托内心处的雄心,悠然自得,闲情自乐。虽说这样,成仙还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是否妥当,方相适应。正如深山闲院,是地利;晚年绝欲,是人和;长夏凉风,是天时;却病摄心,是妥当。除了这四个因素之外,就不要妄意成仙了,甚至如崔,现为雍丘,而署安丹灶,这真是老大不方便啊。看诗人这四句诗意,全是满肚不悦的情愫,也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不甘之情。

  一二句,说从政久早已忘机,与仙理冥合,合乎情理;三四句,说现今从事炼丹,一定能够超凡脱俗而离去,反之便是服药求仙不是为政之道,雍州公廨不是烧丹的地方。而其词令乃更委婉,这不是其他诗人所能醒悟的。

  后四句后解,只为要问他“但”字、“何”字,言崔信慕既笃,功夫转深,神必将助,火必自飞,理之自然,固不必说。但不知既生羽翼,乃欲何去?雍州苍生,又如之何?真是教他挢舌抵齿,无法应对,妙绝妙绝。

  解读此诗,始知全集中有无数神仙丹药之妙语,皆是当日雄心寄托。所谓世上绝顶聪明男子,则如先生者是也。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东风吹雪净芳尘,丹地相逢有故人。寒压苑墙霞绮散,气浮宫树霁华新。

中朝缀履多奇士,两省分曹实近臣。日影渐移封事少,叨从西掖听阳春。

()

胡虏凭陵甚,长驱青海边。

携家遭困顿,忧国愤迍邅。

()
朱帆

北望长安,悲华夏,又倾梁柱。百年恨、浏阳河水,两番腾怒。

壮士断头除旧制,英雄振臂开新路。问苍天,底事丧斯人,天不语。

()

筑室清溪曲,为园古道傍。苔痕侵户牖,云色上衣裳。

牧笛依青草,渔舟隐绿杨。偶然幽兴惬,搔首放歌长。

()
谢晋

青葱树隐赤阑桥,浦溆人家望望遥。开过桃花春浪暖,闲看翡翠戏兰苕。

()

载酒茱萸合,寻山粤秀开。海光浮地出,秋气并云来。

烽火连边徼,艰危忆将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满蒿莱。

()